发布时间:2025-02-02 20:02:52
过家家
流传于儿童之间的游戏。流行于全国各地。“过家家”是孩子模仿成年人的一种游戏,一个人或几个人都可进行。几个人一起玩时,有当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、“弟弟”;有的去“买菜”,有的“煮饭”,有的抱“娃娃”等,也有摹拟种瓜等生产活动的,模仿大人过日子。
过家家,中国传统民间儿童游戏,台湾称之为扮家家酒。
过家家
过家家是一种儿童的角色扮演游戏。即几个伙伴分别扮演同一个家庭的成员,如“爸爸”“妈妈”“孩子”“宠物”等等,利用简单的道具(也可不用),模仿成人日常家庭活动。如:做饭、照顾孩子、结婚。
台湾小孩称这种游戏为扮家家酒,其扮演的内容略有不同。除模彷家庭成员外,还有医生等成人角色(通常是照顾者及被照顾者),彼此互动,或进行一个虚构的故事。玩家家酒称为扮家家酒。
在性别刻版印象中,过家家被认为是较属于女孩的游戏。在游戏中,他们往往把自己扮演成父亲、母亲,将玩具娃娃视作自己的孩子,有时邀请邻居的孩子来客串一个角色。孩子们玩这种游戏时,是十分认真的,一招一式俨然与实际生活中的大人无二,然而神情稚嫩,使人忍俊不禁。
玩法
编辑
1、布置场地 2、开始角色扮演。过家家的规则是动态的,游戏过程中因扮演的角色不同而有不同的子规则。
参与人数两人以上。玩过家家时,几名儿童分别扮演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、“爷爷”、“奶奶”。游戏的方式主要是模仿大人过日子,如做饭、洗衣服、买菜等。游戏的道具,大多都是用手边就能找到的一些东西来代替,比如大人们不用的破布片,他们手里的布娃娃,路边的花花草草等。
娶媳妇是由一名男孩扮演“新郎”,一名女孩扮演“新娘”,模仿婚嫁仪式。骑马打仗多由男孩玩,由几名儿童扮“马”,骑在“马”上的男孩相互推、拉、扯、打,最后从“马”背上掉下来或者“马倒”下的为输。
过家家
拿几块砖搭成灶台,从池塘里舀来的水是炒菜用的“油”,随处挖来的泥土就是“大米”,随地捡来的碎砖碎瓦做“盘子”。兴致来了,还会跑到小店买几根火柴,装模作样地点火。煞有介事地在地上画好厨房、卫生间、客厅、卧室,还要先摘些花草把“卧室”布置一番。我们在塑料袋中装进小石子,用木棍挑起来点缀上小花,就是卧室里的漂亮的灯。楼与楼之间凹进去的地方有一条条陷下去的排水管,那儿成了储藏室,捡来的各种“宝贝”就藏在那里。
“家里”的家具、摆设一般只具有象征和虚拟的意义,可能两块破砖头拼在一起就是桌子,如果有个洋娃娃,简直是很豪华了,如果没有,小板凳也可以假装是宝宝,可以拖着它逛街赶集(街市也是虚拟的,几步见方),同时,对着宝宝念念有词,说些“宝宝,妈妈领你逛街街”之类的甜言蜜语。自制娃娃,把一个小布头儿卷起来之后对折,然后用棉线扎紧,就略具人形,然后,就把这个“小孩儿”放在空的火柴盒里,当然,小孩儿有铺有盖有枕头。
意义
编辑
2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开始简单的角色扮演过程了。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,是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、行为、态度的模仿,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。孩子通过这样的游戏增强了对生活过程的了解,再现了宝宝自己的生活经验。同时在这样的游戏中,孩子还能有这些体验:1.兴趣性体验:孩子会自发地进入游戏,而不是物质诱导进入游戏;2.自主性体验:宝宝可以自由选择怎么玩、玩什么,而不像模仿性游戏,需要孩子尽可能和被模仿对象一样;3.成就感体验:在这样的游戏中,孩子自己可以决定游戏的内容和方式,不用担心做得不好或不对而受到什么批评。
过家家
过家家是一种与儿童智力和认同发展相关的的模仿行为。家家酒被认为能满足幼儿模彷成人的需求,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,并练习人际互动。成年人不应对这种“过家家”游戏不以为然,甚至阻止。要知道,孩子们玩这种游戏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认知。作为父母,可以从孩子们的这种游戏中观察出孩子对生活的态度,以及他对目前家庭生活是否满意。因为孩子会下意识或有意识地在“过家家”中,把他所希望的东西表现出来。
抽出点时间,和孩子一块儿“过家家”吧,这是你接近孩子、了解孩子的极好机会,是引导孩子掌握良好的待人接物方式的好机会,也是让孩子体会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的好机会。
如不满意,欢迎随时追问。望君采纳,O(∩_∩)O谢谢